□ 株洲日报/株洲新闻网记者 任远 见习记者 周卓灵童
从最开始的摆地摊,到如今成为醴陵市个体服贸的“老大”,赵石毛白手起家,用诚信和胆略抒写了一段商界传奇。
“只要不违法,做生意就是要放得开手脚”
“吃苦耐劳、敢想敢做”,在赵石毛的推介材料上,醴陵个协这样写道。
时间回到1993年,值公职人员“下海潮”,当时正在家乡邵东教书的赵石毛受到感召,怀揣着向信用社借来的300多元钱,背井离乡,来到醴陵。
在这一年的醴陵街头,人们常常看见一个手脚麻利的小贩,用带着浓浓邵东口音的普通话,热情地向前来询问的客人推介商品。每做一笔生意,他就用钢笔在硬纸盒上记上一笔。
每天,赵石毛都要挑着几十斤重的衣服来回走上十多里路,瘦弱的肩头被勒出一条条红印,洗旧的衣服上透出层层白色汗渍。
一年后,赵石毛用积攒的几千块钱在醴陵街头租下一家门面,开起了自己的服装店。
以前,醴陵的服装商贩都集中在批发市场,像赵石毛这样独立开店的,在当地还是头一遭。“只要不违法,做生意就是要放得开手脚。”赵石毛说。
很快,赵石毛的想法得到印证。他的店生意渐好,不少年轻女孩把去他店里挑衣服当成了时尚。
此后,赵石毛又做出了不少在当年被视作“大胆”的举措,他拓宽店面空间,果断引进众多平价品牌,生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。
“别人不说,不表示事情就过去了”
私下里,员工亲切地称呼赵石毛为“赵老师”,不仅因为他是教师出身,还因为他始终坚持诚信经营,童叟无欺,赢得了手下员工的尊重。
有一年,赵石毛进了一批棉衣,可当年恰逢暖冬,衣服一直压着卖不出去。按照当时的惯例,衣服没卖完,付给供应商的货款可以先拖一拖。可是赵石毛却没有“随大流”,他主动找到供应商,把棉衣账款一文不差全部结清。
还有一次,在账单结算时,赵石毛不小心将尾数85错看成58,而待他将款项打过去后,对方也没有多说什么。但之后查账时,赵石毛自己发现了这一纰漏,当即将差额补给对方。他说:“别人不说,不表示事情就过去了。”
以诚待人者,人亦诚而应。
2001年,赵石毛的门店失火,损失惨重,供货商听闻后,主动将价值150多万元的货物以30万元赊给他,帮他顺利渡过难关。
如今,赵石毛的店面已由昔日的十几平方米扩张至三层楼高的服饰广场,前来店里购物的顾客络绎不绝。
“做一点点实实在在的事”
饮水思源,知恩图报。无论平时生意多忙,赵石毛的心中却总是惦记着他人,想着如何给困难的人“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”。
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,出资数十万元,资助当地敬老养老事业,帮助一批因病致残的困难家庭恢复生活;
他身体力行救灾扶困,2008年汶川大地震,他除了自发主动捐款,还组织身边的亲朋好友进行募捐,支援灾区重建家园;
他积极关注教育事业,多次向醴陵同心教育基金捐款,还一对一资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。
逢年过节,回到家乡的赵石毛还会主动和当地乡镇联系,支持家乡修路架桥建学校。“赵老师又回来了!”见到他时,乡亲们总会这样说。
对待员工,赵石毛的关心总是无微不至,令人如坐春风。员工生病,他必带礼品上门探望;下属生日,他必发信息送祝福。
“像朋友一样亲切,像兄长一样体恤他人。”采访结束时,一名员工向记者这样形容起自己的老板,“这样的人怎么不是‘先进’呢”。